“双高意见”:贯彻“四个论英雄”具体措施
记者:习总书记要求上海要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、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,如何把握其中的内涵?
陈鸣波:习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,为我们深化开展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。特别是上海产业经济的创新转型发展,必须认真贯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与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“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、在上海证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”结合起来,落实到具体行动上。
日前,上海正式发布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双高意见”,核心就是围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,来求解可行的路径、突破发展的瓶颈,争取实实在在的效果。同时,“双高意见”的制定和发布,也是贯彻“四个论英雄”的具体措施,目标就是要提高经济密度、提高投入产出效率。
记者:“四个论英雄”与提高经济密度和高质量发展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?
陈鸣波:“四个论英雄”中以亩产论英雄、以效益论英雄,内涵一致,是高质量发展重要的体现,我们不仅看产量,还要看产出、看综合效益,必须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高效利用。以能耗论英雄、以环境论英雄,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,必须从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同步考虑,关注环境承载力,发展高端高新和环境友好型产业。
这次“双高意见”里,围绕高质量发展、提高经济密度,我们以“四个论英雄”为发展方向,提出了资源利用效率评价、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、“3+5+X”重点区域整体转型升级、腾笼换鸟政策创新等政策举措,促使出台的政策能够有效推动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,着力提高上海的经济密度。从经济密度现状来看,上海有些工业园区的地均产出在全国数一数二,但还有一些园区的地均产出偏低,在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支撑产业发展方面还要多想办法。如果按照城市全域面积来算,深圳的经济密度是上海的2.5倍,由于城市规模、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原因,不能简单进行比较,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,上海需要在提高经济密度上下功夫。“四个论英雄”就是未来我们考核经济发展成效的新标准和新方向。
“产业地图”:为企业和投资者精准匹配落地区域
记者:“双高意见”发布前,上海还绘制了一份产业地图,要达到怎样的目的?
陈鸣波:这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提高城市经济密度的重要抓手。我们在编制过程中,提出要与提高城市经济密度相结合,布局技术含量高、附加值高、投入产出比高的新兴产业,推动“产业上楼”和“以楼聚产”,提高地均产出和人均产出,把提升经济密度的文章做好做足。
在编制内容上,我们聚焦产业重点区域,包括16个区、67个重点区域、“3+5+X”区域,加强全市产业布局统筹,推动各区有序发展、错位竞争,实现区域优势更优、特色更特、强项更强,打造高经济密度区域。
特别是聚焦“3+5+X”区域,统筹谋划临港、虹桥、世博3大功能区域和桃浦、南大、吴淞、吴泾、高桥5大转型区域,滚动推进金山二工区、星火开发区等若干“二转二”整体转型区块,打造集中度和显示度较高的产业集群,力争建设成为高经济密度的“产业新区”。
当然,产业地图更多体现指南性质,并非“红线”式约束。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市场提供一份上海产业指南,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,更好服务企业投资,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向产业重点区域集聚,优化产业发展环境。我们希望企业和投资者在落户上海初步选址中通过产业地图,精准找到匹配的落地区域,避免前期的迷茫。
记者:“3+5+X”区域成为“双高意见”和产业地图中的关键词,发展重点是如何考虑的?
陈鸣波:“3+5+X”区域是上海珍贵的成片开发区域,是产业发展的“大布料子”,将大力发展智能经济、数字经济、创新经济、健康经济、物联网经济,着力引进复合型、融合型、总部型、创新型的高质量重大产业项目,突出打造“三个区”:
一是融合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区,突出新业态。既不走传统加工制造为主的老路,也不走商业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弯路,而是要走出一条以融合性新兴产业为主的新路。
二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,突出高标准。发挥各自区位优势,推动上述区域产业形态从传统“三高”(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危险),向现代“三高”(创新浓度高、人才集聚度高、经济密度高)转变,促进区域产业实现“脱胎换骨”的跨越。
三是产业创新生态培育的试验区,突出先行先试。在规划土地、产融对接、产业生态圈打造等方面,创新政策和制度供给,大胆先行先试和突破;支持各区域围绕细分产业精耕细作,破解制约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的瓶颈,努力打造成为新兴产业政策突破、产业生态圈完善的“产业新区”。
提升经济密度:难在如何把好的资源给好的企业
记者:面对提升经济密度的要求,能否详解一下未来产业发展的布局?
陈鸣波:总的来说,就是要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、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。上海未来产业发展将致力于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趋势,前瞻布局高端高新产业,打造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特的产业核心竞争力。与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,在集成电路、航空、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强化布局,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。与构筑上海未来新优势相结合,以超前眼光主动布局前沿科技领域。
上海产业发展的布局重点可以通过产业地图直观展示出来。上海产业地图覆盖一二三产业,聚焦融合性数字产业(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工业互联网)、战略性新兴产业(集成电路、航空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智能汽车等)、现代服务业(金融、航运、商贸等)和现代农业,规划形成了27个重
点行业的未来空间布局。以人工智能
为例,从技术、产业、应用等细分领域出发,以徐汇为核心,形成“‘人’形分布、多点联动”的布局。以集成电路为例,从芯片设计、芯片制造、设备材料、封装测试等产业链出发,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,形成“一核多极”的布局,打造国内一流的产业高地。